培育夷陵个性品牌 打造“交通+”新格局

“十二五”期间,宜昌市夷陵区在“城乡统筹、交通先行”的理念指引下,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行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,便捷、安全、高效、绿色、智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加速形成。与此同时,以“服务型、创新型、和谐型和环保节约型”为主要特色的行业标准和打上时代烙印的宜昌交通“夷陵个性”也在逐步彰显,为夷陵经济社会发展、消除“城乡二元体制”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
一是力推项目建设,狠抓一批重点工程。五年来,该区共完成交通建设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,区级财政直接投入达12.36亿元。重点打造了小鸦路、官庄路、龙雷路、雾下路、南石路、宜兴路、龙泉大道、黄柏河航道整治项目等一大批精品交通工程。全区实际通车里程约4400公里,其中:境内高速6条,144.975公里;国道3条,165.283公里;省道6条,360.181公里;县道30条,606公里;乡村公路,3123.561公里。二级客运站2个,客运企业14家,客运线路102条,172个行政村全部通上水泥路,实现“村村通客车”目标。完成农村公路安保1600公里,农村公路硬化约900公里,养护里程2306.31公里。全区报废更新老旧渡船12艘,争取补助资金391万元,完成16艘客渡船标准化改造。

二是重建行业标准,培育“夷陵个性”品牌。突显“生态环保”个性。投资3800万元打造长6.8公里的官庄路,成为“山清水秀、路景相融”的城郊游玩精品线路,为生态路修建提供一个行业标准。按照“节点高标准、乔灌草结合、近自然效果”的绿化思路,启动了小鸦路沿线绿化施工,绿化总面积约26万平方米,让小鸦路成为了宜昌公路的最美风景线。突显“便民利民”个性。加快乡镇客运站和客运招呼站建设,实现中心集镇有客运站,各村有招呼站。推行“群众乘船、政府买单”义渡惠民工程,修建义渡渡口17处,5艘义渡船舶标准化改造,有效解决了库区群众出行难问题。突显“和谐通畅”个性。实现了夷陵区172个行政村“村村通客车”目标,该区目前乡村客运营运里程达4306公里,日发班次575个,客运班车每天进村,日均客流量1.15万人次。

三是抢抓历史机遇,打造夷陵“交通+”新格局。“十三五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,该区交通建设围绕“城乡统筹,交通先行”的战略部署,着力打造“1小时经济圈”、“1小时通勤圈”、实现“道路黑化进社区,城市公交到村组”的目标,进一步突显交通的引领带动效应,打造夷陵“交通+”崭新格局。该区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引领城乡统筹,进一步消除“城乡二元体制”,切实贯彻“协调、共享”发展理念。通过科学规划建设,力争使该区在“十三五”末实现以下三个目标:一是要实现9条普通国省道覆盖该区全部经济、交通节点,使得到达这些区域的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,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;二是要实现4A、5A级景区全部以二级以上公路联通,一般景区通三级以上公路,各景区半小时内到达区域高速公路;三是要力争实现道路通村率达到100%,85%内部通勤率出行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,耕作半径出行时间不超过30分钟。